在这个春天的4月3日,TVB总经理曾志伟的一句话“长江后浪推前浪”瞬间将香港娱乐圈的残酷现实暴露无遗。67岁的资深演员鲁振顺在一个内部会议上自曝:“全职洗碗都比我赚得多!”让人震惊的是,曾在经典剧《笑傲江湖》中饰演“东方不败”的他,月薪竟只有1.5万港元(约合人民币1.3万元),而香港的洗碗工月收入普遍超过1.8万港元。
鲁振顺这样的境遇并不是个别现象。根据TVB发布的《2024艺人收入白皮书》,签约的老演员们平均月薪仅为3287港元(约合人民币3000元),这连洗碗工的五分之一都不到。曾志伟的回复似乎很理智,但却无情地戳中了行业痛点:“没有哪个艺人能够一直在这里,如果觉得该走了,就离开。”
TVB的薪酬危机已经扩展到整个行业链条。42岁的陈思齐,以前在《公主嫁到》中演“御用丫鬟”,如今竟在广东佛山的夜市摆摊卖鸡爪,她坦承:“现在摆摊的收入,是我在TVB工资的三倍。”而52岁的戴耀明,曾参演过《使徒行者3》和《溏心风暴》等热门剧集,现在在茶餐厅端盘子、倒垃圾,心里想着“学一门手艺,将来自己开餐厅”。
更讽刺的是,虽然TVB高层的股息在去年逆市上涨15%,但艺人的薪酬支出却从15%下降到9%。法律界人士指出,TVB的合同中存在“年龄歧视条款”,使得45岁以上的演员自动降级为临时工待遇。
展开全文
面对此种质疑,曾志伟的回应显得有些矛盾。他一方面认可“老艺人对行业的贡献”,另一方面又声称“TVB已经尽力留住旧人”。然而,现实的数字却表明,TVB中月薪过万的艺人仅占3%,而六成的配角演员月收入不足6000港元。
曾志伟所说的“新陈代谢论”实质上反映了TVB的生存焦虑。传统电视台的广告收入锐减了62%,而内地平台的购买价格更是从80万港元降到15万港元。为了迎合流量的需求,TVB开始制作低成本的警匪剧,老戏骨们的角色正面临年轻演员的挤压。
鲁振顺无奈地表示:“让年轻人演老人,为什么不找我们呢?”与此同时,TVB对艺人的“五年长约百万违约金”的条款,也成为艺人转型的束缚。2023年,因违约而遭起诉的14名艺人中,最高赔偿额竟达387万港元。但也有一些破局者,比如陈豪创立的咖啡品牌年收入高达2亿港元;王浩信通过小红书的剧评视频月涨粉47万。
TVB开始尝试改革,与腾讯合作拍摄《家族荣耀之继承者》,同时推出“老戏骨短剧扶持计划”,并计划实施“基础薪资加流量分成”的制度。不过,这些新举措是否能够扭转颓势,依然是个未知数。曾志伟坦言:“时代在变化,艺人需要适应。”
当68岁的罗乐林在一场客串中仅赚800港元,而在抖音带货一分钟就能收入过万时,TVB所面临的困境不仅关乎薪资,更涉及传统影视工业与流媒体时代之间的价值冲突。曾志伟的回应或许反映了资本逻辑的冷酷,但老戏骨们为了生存而进行的挣扎,却揭开了文化记忆与传承之间的裂痕。当昔日“东方好莱坞”的光环逐渐褪去,港剧能否从中保留其灵魂?或许答案在于对“内容与尊严”的重新平衡中。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