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认为,如果在市场大跌的情况下对上述类型企业仍不出手,可能导致风险扩大化,甚至出现系统性风险。
同时,张维还列出了一些不适合救助的上市企业:比如有些缺乏竞争力又不思进取的公司,经营困难不是一时的,而是长期存在的;那些属于落后产能的企业不能逆潮流去扶植,否则不利于市场自然出清;那些僵尸企业和基本面太差的“壳企业”,更不能为了趁低价抄底捡便宜,甚至抢“壳”,以图“名利双收”。其次,张维认为,判断救市政策是否成功的标准,不仅要看效果,还要立足长远,对退出后的市场表现做出足够的判断。决策者要关注的不仅仅是一时的安稳,更需要系统考量全局。
张维特别强调,救市措施可以一时止血,对市场体系的完善才是使得市场重归信心的重中之重,要努力做到让信心来自体系,通过法制化进程与体系化管理来统一投资和融资双边的期望。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市场的信心需要的是长期的“养”,而不是一时的“救”。
此外,对于救市措施的退出安排,张维认为,这实质上不仅是时机与形态的问题,更要作为救市政策的延续,指向市场改良与优化的道路,尤其不能让应对突发情况而设立的法律法规或机构,成为后市的潜在负担。
“有的上市公司在获得纾困基金支持后,股价反弹连涨多日,所有基金还尚未全部到位,刚得到部分资源以后,大股东采取清仓式的减持套现十多亿,”张维说,“上市公司和股民应逐步抛弃过度依赖政府救市的心理预期和思想观念,建立市场契约精神与自我责任意识,对自己的行为和损益负责。政府救市不仅是寻找理性的制度设计与监管来平衡市场参与各方的力量,更是要通过政策与制度的制约来推进股市文化的重塑。”
曹翔:要穿越未来5年、10年道路去投资
深圳市鲲鹏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曹翔也做了演讲发言。他认为,随着A股市场的下滑,A股市场存量的质押股权发生了价值巨大缩水,这一点是这一次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危机的一个突出特点。
曹翔介绍,有3553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股权质押,其中接近500家的上市公司质押比例高于90%。
作为深圳市政府纾困私募基金操盘人之一,曹翔认为,这一次上市公司质押权危机,最终还是要通过上市公司自己的决策来实现的。任何上市公司自己的决策,是在一个特定的治理结构条件下才能够实现,这个治理结构条件主要从公司股权集中度和投资者结构两个维度来体现。
曹翔通过数据显示,A股大股东一股独大的情况占了70%以上,而机构投资者在A股持股比例约为15%,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决策理性程度还不够连续。
作为深圳市政府救市纾困基金的操盘人之一,曹翔认为,“我们都有一个想法,就是说如果投进去,资本一定要发挥积极的作用,通过这个积极的作用使整个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更加完善,来促进整个上市公司决策的理性。”
“作为投资者,我们要穿越未来5年、10年道路去投资,只有这样发挥积极的措施,才能够使我们的投资得到一个比较安全的保障。反过来说,如果说我们的私募资金能够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我相信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和上市公司决策的理性化也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曹翔还认为,要大力鼓励私募股权投资和机构投资者在内的所有投资者,真正进入到上市公司,改善上市公司整个微观结构。
【记者】李荣华
【作者】 李荣华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南方号~深圳市~创新资本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